江苏沿海四种低值贝类软体中贝毒素类成分的动态积累规律研究开题报告

 2023-01-08 02:36:2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主要包括:

(1)建立UFLC-MS/MS测定江苏沿海贝类软体中腹泻性和麻痹性(共17种)贝毒素含量的方法;

(2)测定2012年8月到2013年7月年度来源于江苏南通吕泗港,不同采收期的低值贝类(包括文蛤、杂色蛤、青蛤以及四角蛤蜊)软体原料中贝毒素的含量,研究其软体中贝毒素类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文献综述

贝毒素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在查阅了文献的基础上,对海洋贝毒素的种类及其分析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世界上已发现的贝毒素主要有:腹泻性贝毒素(DSP)、麻痹性贝毒素(PSP)、神经毒性贝毒素(NSP)、失忆性贝毒素(ASP)。同时,概述了各类成分的常用分析检测方法,如生物学检测分析法、生物化学检测分析法、化学仪器分析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案:

一.海洋贝类软体腹泻性贝毒素(DSP)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1.样品处理方法的考察:

提取溶剂的考察(甲醇、乙腈,不同比例的甲醇-水,乙腈-水,加酸量等);提取方法的考察,提取时间的考察,溶剂用量的考察,固相萃取小柱的选择以及洗脱条件的考察。

2.色谱、质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UFLC-MS/MS)

(1)色谱条件的考察:

色谱柱,柱温,流速以及流动相的考察。

(2)质谱条件的考察及优化:

离子源: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检测方式:多重反应监测(MRM);优化每个待测化合物离子对的DP,CE以及CXP值。

3.方法学考察:

a.标准曲线的制定:准确配制系列标准浓度的溶液,进LC-MS/MS分析,计算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计算定量限、检测限。

b.精密度:日内精密度: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内,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由同一分析人员平行测定样品溶液五次,要求RSD<2%。日间精密度:由同一分析人员用同一设备在不同时间平行测定样品溶液五次,要求RSD<2%。

c.稳定性:移取适量样品溶液进行预处理之后,每隔1h进样一次,观察测定时间对测定稳定性的影响,要求RSD<5%。

d.重复性:分别取适量样品平行预处理六次之后,进HPLC分析,每个样品平行进两针,要求RSD<5%。

e.加样回收:分别准确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3份,进HPLC分析,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要求95%~105%,RSD<2%。

f.基质效应实验。

二.海洋贝类软体中麻痹性贝毒素(PSP)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1.样品前处理方法的考察:

提取溶剂的考察(甲醇、乙腈,不同比例的甲醇-水,乙腈-水,加酸量等);提取方法的考察,提取时间的考察,溶剂用量的考察,固相萃取小柱的选择以及洗脱条件的考察。

2.色谱、质谱条件的考察

(1)色谱条件的考察:

色谱柱,柱温,流速以及流动相的考察。

(2)质谱条件的考察及优化:

离子源: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检测方式:多重反应监测(MRM);优化每个待测化合物离子对的DP,CE以及CXP值。

3.方法学考察:

a.标准曲线的制定:准确配制系列标准浓度的溶液,进LC-MS/MS分析,计算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计算定量限、检测限。

b.精密度:日内精密度: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内,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由同一分析人员平行测定样品溶液五次,要求RSD<2%。日间精密度:由同一分析人员用同一设备在不同时间平行测定样品溶液五次,要求RSD<2%。

c.稳定性:移取适量样品溶液进行预处理之后,每隔1h进样一次,观察测定时间对测定稳定性的影响,要求RSD<5%。

d.重复性:分别取适量样品平行预处理六次之后,进HPLC分析,每个样品平行进两针,要求RSD<5%。

e.加样回收:分别准确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3份,进HPLC分析,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要求95%~105%,RSD<2%。

f.基质效应实验。

三.贝类软体的采收期研究

分别测定江苏地产青蛤、文蛤、杂色蛤及四角蛤蜊软体中贝毒素的含量,通过SPSS软件中ANOVA模块统计12个月份这两类型成分的动态积累规律。

技术路线:

4. 工作计划

2022年1月4日-2月10日:确定课题,查阅文献,文献综述,准备原材料;

2022年3月1日-3月15日:初步确定提取方案、分析方法以及色谱柱、流动相、柱温等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做好前期准备;

2022年3月16号-5月18日:方法学考察以及含量测定;

2022年5月19日-6月10日:整理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撰写论文。

5. 难点与创新点

现阶段国内对于贝毒素的定量测定分析尚停留于生物检测法,利用小白鼠活体实验来进行贝毒素的测定,这种方法不仅耗时耗力,花费大,而且受实验动物生长环境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难以保证。而本实验首次采用UFLC-MS/MS方法对采自江苏东部沿海的菲律宾蛤仔、文蛤、青蛤及四角蛤蜊四种低值贝类软体中17种贝毒素(DSP、PSP)的含量进行分析检测,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特别是能够分析鉴定具有微小结构差别的毒素成分以及新的结构组分的优点。通过实验总结研究四种贝类软体中DSP、PSP贝毒素类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对江苏沿海贝类的品质评价分析具有重大的科学指导意义,可为维持水产养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保障人们健康奠定理论基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