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和环境污染风险评价开题报告

 2022-12-11 02:45:0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肥力的特征,土壤能够不断地供应和协调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和其他生活必须条件的能力,它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之一。而人们生存中大量施用农药,在增加产量的同时,也导致大量农药残留土壤,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和环境污染。土壤成为农药重要的存储区,当农药在土壤里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对土壤中的生物造成不同程度上对毒害。被农药长期污染的农田土壤会出现明显酸化;土壤养分(氮,磷,钾等)随污染程度加重而减少;土壤孔隙度变小,从而造成土壤结构板结。并且农药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原生动物以及其他的节肢动物,如步甲,虎甲,蚂蚁,蜘蛛,环节动物,如蚯蚓,线形动物,如线虫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乐果使用10天之后,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有机磷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动物种群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残存于土壤中的农药对作物生长十分不利。过度滥用除草剂,或者用含除草剂量很高的废水灌溉农田,会对作物生长产生重创。当土壤中农药残留较大时,作物果食的农药水平也较高。而土壤中的残留农药经过一些方式,例如挥发、扩散、植物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大气等,或通过食物进入人体,而危害人体健康。如“农药白血病”,就是食用了含有化肥、农药的蔬菜水果等,容易破坏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从而诱发白血病。据医学研究发现,农药、化肥可导致白血病。这是因为在农药、化肥中含有的苯类、磷酸脂等化学成分,对人体的造血系统功能有明显的破坏作用。而农药主要由三条途径进入人体内:一是偶然大量接触,如误食;二是长期接触一定量的农药,如农药厂的工人和使用者(农民与有关技术人员);三是日常生活接触环境和食品中的残留农药,后者是大量人群遭受农药污染的主要原因。环境中大量的残留农药可通过食物链经生物富集作用,最终进入人体。农药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急性中毒、慢性危害和“三致”危害。

常用的农药有有机氯农药和有机磷农药两类。有机氯农药是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的组成成分中含有有机氯元素的有机化合物。主要分为以苯为原料和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的两大类。前者如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杀虫剂DDT和六六六,以及杀螨剂三氯杀螨砜、三氯杀螨醇等,杀菌剂五氯硝基苯、百菌清、道丰宁等;后者如作为杀虫剂的氯丹、七氯、艾氏剂等。此外以松节油为原料的莰烯类杀虫剂、毒杀芬和以萜烯为原料的冰片基氯也属于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是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含有机磷农药的有机化合物。这一类农药品种多、药效高,用途广,易分解,在人、畜体内一般不积累,在农药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类化合物。但有不少品种对人、畜的急性毒性很强,在使用时特别要注意安全,近年来,高效低毒的品种发展很快,逐步取代了一些高毒品种,使有机磷农药的使用更安全有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造成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的主要是一些国家禁止在蔬菜生产中使用的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如甲胺磷、氧化乐果、甲拌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等。食用含有大量高毒、剧毒农药残留引起的食物会导致人、畜急性中毒事故。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副产品,虽然不会导致急性中毒,但可能引起人和动物的慢性中毒,导致疾病的发生,诱发癌症,甚至影响到下一代。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了解主要土壤农残的种类,分析比较其检测方法,并对土壤农残污染风险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本研究的预期目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3.1研究方法

(1)通过知网、维普、百度学术等网站查阅关于土壤农药残留的相关文献。

(2)与同学、导师讨论请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奚旦立,孙裕生等.环境监测(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217-283.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S],中国环境出版社,2004.

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 北京:中国环境出版集团,201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第1-2周,外文翻译、资料查阅

第2-4周,资料查阅、分类、撰写开题报告

第4-6周,提交开题报告、论文框架构思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