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曾有经济学家这样说过:“美国的大公司都是通过并购扩张起来的,而不是靠自己的积累扩张起来的。”国外的大型公司,大都是通过并购扩张发展起来的。我们熟悉的国内大型企业阿里巴巴、联想等企业也是通过并购等手段,来实现快速的发展。通过并购,这些公司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市场间壁垒、实现跨行业发展。然而,在全部企业并购案例中,有70%的企业并购是完全失败的。大多数实行并购的企业通过并购活动不仅没有实现战略扩张的目的,反而 使得企业的各项风险提高。由于整合不力而陷入财务危机,随之而来的巨额索赔风险以及名誉受损风险,导致了企业难以维持日常运营的结果。所以,通过案例研究,我们可以分析出企业并购失败的外部环境因素以及内部自身因素,以便对日益频繁的并购中的企业提供参考的作用,促进其并购的顺利进行。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并购失败的案例分析在并购中导致其并购失败的原因,并突出相对应的应对并购失败的具体措施。
首先,阐述基本理论,介绍并购的概念,对本文并购失败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并购动因和并购绩效理论进行梳理。
其次,对案例并购过程进行介绍,具体介绍并购双方企业经营情况、财务情况、并购的背景,并对案例并购动因和并购绩效进行分析,通过对并购后财务状况的分析,指出其并购行为是失败的。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在并购动因方面,企业并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西方学者往往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企业并购的动因,他们认为企业并购的动因往往是:扩大市场占有率、目标企业的价值被低估、目标公司近期股票价格的峰值等外部市场的原因。Comanaor(1967)提出,该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在进行并购活动时可减少原有竞争者,扩大市场占有率,形成对价格等较强的控制能力,从而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Rumelt(1974)认为如果并购双方企业匹配性不佳,如:产品不同,市场差异很大,生产技术也不一致等。那么并购的结果很可能因为双方的匹配性不佳而使得并购失败。Bradley等(1983)认为,发生并购活动的主并方将会给市场传递新的信号即目标企业价值被低估了,促使市场对这些企业进行重新估值。因此,无论并购最终是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目标公司的估值往往被提高。Lang,Stulz(1994)通过研究并购失败的企业得出一个结论,很多企业并购发生失败,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盲目追求多样化的发展,致使企业在一些资产状况并不好的企业投入过高,从而陷入困境。Mullin(1995)等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某个行业的竞争者势均力敌时,只能保持最低的利润水平,整个行业的利润水平也维持在一个较低的层次。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通过企业内的并购,可以减少竞争对手的数量,增强对市场的掌控力。Cornell(2014)认为并购前的阶段缺乏技术,资本即市场的共享,在完成并购的后期阶段并购方面和被并购方缺乏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是导致并购风险的因素。
国内研究:曾亚敏、张俊生(2005)检验了自由现金流假说和内部资本市场假说对中国上市公司收购动因的解释能力。分析结构显示:收购发起公司在收购后的会计业绩和市场业绩变动均与收购前所持有的自由现金流显著负担相关,而与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无关,结论支持了自由现金流假说。这意味着,目前中国上市公司实施的股权收购更多的是投资过度的表现。陶瑞、刘东(2012)将并购失败的原因归纳为:并购动机的情绪性和盲目性,并购能力自我评估的缺乏性,目标企业选择的不合理性和并购后整合不到位等四个方面,并总结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建议未来的研究方向,以为企业并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王会林(2014)认为并购失败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政府干预、企业并购动机与企业战略想背离、信息不对称、忽视整合。温灵芝(2017)在面临巨大生存压力及挑战下,我国企业往往通过跨国并购的规模扩张方式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从而使得资源优化合理配置,大幅度地提高企业在国际竞争市场的地位及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对于并购失败的原因,国内外学者的观点较为一致,总结来说有如下几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22年11月20日(本学期第十周)——完成选题工作;
第二阶段:2022年12月11日前——完成开题工作;
第三阶段:2022年3月19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5. 参考文献
[1]冯根福,吴林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市政研究[J].经济研究,2001(01):54-61 68
[2]黄速建,令狐谙.并购后整合: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J].经济管理,2003(15):6-13.
[3]李婧. 华视传媒并购 DMG 案例分析[D].兰州财经大学,2015.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