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层面专利组合分析 —以我国纯电动汽车领域为例开题报告

 2023-02-04 13:48:5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知识产权逐渐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高,而专利是知识产权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企业而言,专利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可以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为企业带来高额利润甚至是垄断利润。专利给企业所带来的价值有时远远超过有形资产,企业可以通过自主研发活动获得专利,也可以购买专利或者进行并购以得到标的公司所拥有的专利,这时对专利资产的价值进行准确评估显得尤为重要。专利组合是保护同一项技术的各种专利的集合。专利组合的价值将远超过单项专利价值的简单相加。对专利进行组合可以在企业内部也可以不同企业合作进行企业间专利组合。通过合理评价专利组合价值,有助于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以Holger Ernst的专利市场一体化层面的专利组合分析方法为理论基础,对其涉及到的指标进行调整与优化,并以我国生物医药领域所涉及的专利组合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王玲、杨武(2007)提出将专利组合管理理论纳入企业技术创新理论体系,以帮助我国企业最大程度发挥专利作用;万小丽、朱雪忠(2008)采用了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专利价值进行评价,他们认为专利价值主要取决于技术价值、市场价值和权利价值三个因素,并为每个因素设置了具体指标,之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每个指标赋予权重,最终得到对专利价值的模糊综合评价;杨旭杰等人(2011)提出在社会收益视角下审视中药组合物专利“三性”(新颖性、实用性、非显而易见性)的社会价值,认为通过严格审查中药组合物的“三性”可以增加社会整体收益,并通过一些例证对社会收益视角下中药组合物的“三性”评价进行了阐述;岳贤平(2012)运用古诺模型,对处于古诺竞争状态下的企业间专利组合的数量规模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企业间专利组合的垄断规模策略和适度规模策略;郑素丽、宋明顺(2012)对国内外关于专利价值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和整理,详细介绍了专利价值的影响因素,具体包括专利生命周期、专利的保护范围、专利的创新性、专利的功能、专利权人特征等方面的因素;曹晨、胡元佳(2012)以药品专利组合为例,基于LS模型和PW理论构建专利组合价值评估模型,通过82个药品的621项美国专利对其所构建的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靳晓东、谭运嘉(2013)以专利资产证券化为背景,构建了模式转换算法下的三叉树评估模型,以对专利资产池中的专利组合进行准确的价值评估,并以一个包含三项专利的被证券化专利组合进行了算例分析;方厚政(2014)对2008-2012年期间上海市的153分专利质押贷款合同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对专利质押模式的选择有显著影响的四个因素,包括质押专利数量、专利平均剩余年限、企业注册资本、政策激励强度;李姝影、方曙(2014)对Ernst的公司层面的专利组合分析方法进行了优化,采用了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该方法中的指标进行选择与扩展,以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领域中“医学诊断技术与系统”技术专题专利申请量TOP10的专利权人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于谦龙等人(2014)详细地列出了国内外对单项专利和专利组合的价值评估研究以及实践中三种国际主流的专利组合评价方法,但由于这三种专利组合评价方法都是依赖于美国专利作评价,所以他们基于成功拍卖的中国授权专利,构建了企业专利资产指数,为建立适用于中国的专利价值排序系统做出了尝试;许泽想(2015)认为新兴企业创业期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期权性质,他使用了二叉树期权定价法对专利组合价值进行评估,并通过评估HB公司某专利组合在两种不同评估目的下的价值进行了实证分析;张世玉等人(2015)对H.Ernst的技术层面专利组合模型进行了优化,通过建立一个新指标“平均技术吸引力”来解决由于选取不同指标作为衡量技术吸引力的标准而导致的专利组合图出现差异,并使用某生物制药企业所涉及的相关专利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范东升(2016)专门对药品专利进行了研究,指出由于医药领域的特殊性,药品专利价值有其独特的特点,如少量药品核心专利可以控制整个药品价值链、市场准入药品的可替代性交叉等,提出了综合性的以专利转让为目的的专利价值评估方法;吕晓蓉(2017)首次分析了专利价值评估的动力学机理,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来评估专利价值,她认为专利价值可以区分为专利技术价值和专利经济价值,她所提出的专利价值的动态模拟方法以收益法为核心对专利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估;鲍新中、徐鲲(2018)总结并比较分析了各种专利价值评估方法,他们将专利价值评估方法划分为市场基准的专利价值评估方法和非市场基准的专利价值评估方法,其中前者包括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等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方法的衍生方法,如实物期权评价法,后者包括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计量经济模型方法和机器学习与仿真模拟法;王雅妮、杨景海(2018)介绍了企业并购专利时可以考虑采用的专利价值评估方法,包括收益法、成本法、市场比较法,以及以上三种方法中更为具体的方法,并指出在实际并购时不应只采取一种方法,而应将多种方法相结合,适当评定专利资产价格;詹勇军等人(2018)将方差分析法和帕累托法进行结合,对原有的“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模型进行了优化,并以623件授权专利进行了实证分析,实现了专利的高、中、低价值区间划分。

Nordhaus(1967)最先提出专利生命周期是决定专利价值的因素,认为在专利的存续期间专利的价值会呈现出随着时间先增后减的趋势;Brockhoff (1991)首次提出了专利组合分析概念;Holger Ernst (2003)提出将专利信息用于战略技术管理,包括对竞争对手的监测和技术评估、确定和评估并购备选方案和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技术管理领域,详细介绍了在不同领域中专利信息的应用;Lanjouw、Schankerman(2004)构建了以非市场化指标为基准的LS模型,并以1960至1991年美国工业企业的6111项专利作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Holger Ernst、Nils Omland(2010)提出了一个衡量专利组合的新指标“市场覆盖率”,对基于引用的“技术相关性”指标进行了改进,并将这两个指标与“投资组合规模”指标结合,构建了“专利资产指数”,以评估公司专利组合的整体实力,并进行了实证检验,此外他们还将该指标应用于全球化工行业以作说明;Guo Yang等人(2013)研究了医药领域中从产品层面看专利指标与药品市场收入之间的关系,他们选取了权利要求的数量、向后引用数量、向前引用数量、营销年、授予年等14项专利指标,采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将专利指标与药品销售构建模型,并以621项美国药品专利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月至2月,选定题目,搜集阅读国内外相关资料和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完成开题报告

2.2022年3月至4月,对文章各章节进行构思与书写,完成初稿。

3.2022年4月至5月,根据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反复修改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王雅妮,杨景海.企业并购专利资产价值评估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0):121-123.

[2]鲍新中,徐鲲.专利价值评估:方法、障碍与政策支持[J].科技促进发展,2018,14(07):672-677.

[3]吕晓蓉.专利价值评估的动态模拟方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03):117-122.

[4]范东升.浅谈药品专利价值特点及其在转让时的价值评估[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6(11):123-126.

[5]于谦龙,赵洪进.企业专利资产价值评估研究综述[J].现代情报,2014,34(09):171-176.

[6]方厚政.专利质押贷款模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来自上海市的经验证据[J].上海经济研究,2014(08):50-56 84.

[7]李姝影,方曙.公司层面的专利组合分析方法研究及实证分析[J].情报杂志,2014,33(03):39-43 27.

[8]靳晓东,谭运嘉.一种专利组合价值评估模型的设计[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30(04):99-110 137.

[9]曹晨,胡元佳.专利组合价值评估探讨——以药品专利组合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3):174-177.

[10]杨旭杰,肖诗鹰,梅智胜,郭德海,张建武,刘铜华,王智民.社会收益视角中中药组合物专利“三性”的价值评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05):1143-1149.

[11]万小丽,朱雪忠.专利价值的评估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J].科研管理,2008(02):185-191.

[12]王玲,杨武.基于中国创新实践的专利组合理论体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03):546-550.

[13]许泽想.新兴产业创业期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以专利组合价值评估为例[J].中国商贸,2015(03):142-146.

[14]詹勇军,汪丛伟,钟艺峰,侯倩倩,林丽珊.基于技术转移转化的专利价值评估与增值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21):177-183.

[15]岳贤平.企业间专利组合的规模策略:基于古诺模型的研究[J].情报杂志,2012,31(11):118-122 135.

[16]郑素丽,宋明顺.专利价值由何决定?——基于文献综述的整合性框架[J].科学学研究,2012,30(09):1316-1323 1332.

[17]张世玉,王伟,潘玮,于跃,王呼生.技术层面专利组合分析模型优化及实证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03):86-89.

[18]Nordhaus W D. The optimal life of a patent[C].Cowles Foundation Discussion Papers 1967.

[19]Brockhof,Klaus.Competitor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in German Companies [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1991,20( 2) : 91-98.

[20]LANJOUW JO,SCHANKERMAN M. Patent quality and research productivity -measuring innovation with multiple indicators[J].The Economic Journal,2004,114 ( 4) : 441

[21]Holger E. Patent information for strategic technology management [J]. World Patent Information, 2003, 25(3):233-242.

[22]Holger Ernst, Nils Omland. The Patent Asset Index- A new approach to benchmark patent portfolios [J]. World Patent Information, 2011, 33(1):34-4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