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企事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承包人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指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审计制度。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在履行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法定职责的过程中,因对特定审计事项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和评价意见而承担责任或损失的可能性。
近几年,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全面深入的推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评估和应对已提上各级审计部门的议事日程。经济责任审计和其他审计一样存在着风险,但由于经济责任审计自身有较为鲜明的特点,如审计目的的明确性、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审计依据标准的时效性以及审计评价缺乏规范性等,使得在审计深入的过程中伴随着较高的风险。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1.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2.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概述:(1).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涵义、特点.(2).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类型、成因.(3).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评估;3.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应对及防范措施。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是什么?2.对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应对、规避和防范措施有哪些?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 2000 年开始我国才开始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缺乏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研究的理论及时间基础,因此在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审计人员可谓是#8220;摸着石头过河#8221;。
孙永(2016)采用理论研究、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指出了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他认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审计内容的不全面、审计评价的不客观公正,要降低重大经营决策审计风险,就必须了解掌握相关国家法律法规、企业制度文件,正确把握评价依据,严格控制评价范围,加强项目审计组内的信息沟通,及时交换信息。
刘峰(2016)采用理论研究的方法提出了审计资料准确性不高、采集不足,经济责任的归属难以界定,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性得不到有效保障等风险,所以就需要提高审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充分性,多维度、全方位的界定经济责任的归属,保障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性等防范措施。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0月-11月, 确定论文题目,制订计划并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初稿,上交导师查阅;
2022年12月-2月,查找翻阅相关论文资料,如文献、论文集、著作等,建立论文框架并完成论文初稿,初稿中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其中至少包括一篇英文文献,同时翻译相关英文资料;
2022年3月,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的写作,并保证格式符合要求,填写论文中期检查表、任务书等,上交论文初稿和英文翻译稿及原件,进行中期检查;
5. 参考文献
[1]高博.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探讨[J]. 时代金融,2014,(15):166.
[2]董明.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探讨[J]. 商,2014,(17):84.
[3]梁爽.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2016,(11):293-29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