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开题报告

 2023-01-31 01:28:3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内部控制是一个古老又常新的话题,其内容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着。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一大批上市公司内部资金黑幕丑闻的相继曝光以及由此导致的破产,企业内部控制逐渐成为理论和实践界的研究热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我国在内部控制研究方面起步比较晚,而且把研究重点集中在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上,所以我选择这个题目,意在通过了解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以及和国外一些企业内部控制的比较,来对一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案例分析,对所选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后,提出构建符合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解决办法,了解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1.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普遍薄弱现状产生的原因。

2. 如何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3. 通过对所选案例的分析,对所选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理论和手段,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已经有比较长的探索与发展历史,在西方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中,以英国、美国以及加拿大等国家研究人员的理论成果最具代表性,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美国。根据内部控制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大致将内部控制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现在我们正处于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这一阶段被视为内部控制发展的再完善期,主要标志是COSO于2004年9月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现代内部控制理论中有关内部牵制思想的萌芽,但由于封建主义的长期统治,远不如西方工业革命对内部控制发展的催化、推动和影响之大。我国对内部控制的集中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90年代,主要是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效仿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国家控制为主,内部控制严重缺失,甚至一度使各种审计在社会经济中几乎绝迹。直到1982年,宪法才确立了我国审计监督制度的法律地位。改革开放后,内部控制理论在我国得到进一步发展。21世纪,我国的内部控制在西方内部控制已达到全面风险管理框架阶段时才称得上快速崛起。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7年11月,确定论文题目,制订计划并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初稿,上交导师查阅;

17年12月-18年2月,查找翻阅相关论文资料,如文献、论文集、著作等,建立论文框架并完成论文初稿,初稿中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其中至少包括一篇英文文献,同时翻译相关英文资料;

18年3月中旬,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的写作,并保证格式符合要求,填写论文中期检查表、任务书等,上交论文初稿和英文翻译稿及原件,进行中期检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COSO.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R].2004. [2] COSO.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R].2013.

[3]宋建波,企业内部控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戴文涛,纳鹏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及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建议[J]经济与管理,2014,28(1):67-7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