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演进,世界经济合作更加频繁,各国经济相融相生、相得益彰,这直接推动了国际会计核算标准和制度的统一。
而我国作为WTO成员国,必须与国际会计准则统一或趋同。
正因如此,我国加快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步伐,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基本准则,并陆续发布了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要求上市公司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共分六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绪论。
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公允价值理论和应用方面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部分,公允价值应用的相关理论基础分析。
分析公允价值在国内外的理解含义,比较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等其他计量属性的优势,以及其具体的运用;第三部分,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应用情况的年报数据统计分析。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辛晓雨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会对财务报表的误差估计波动性,混合计量波动性及固有波动性造成影响,且这些影响有利有弊。马建成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财务报表理论层面造成影响:一是实现收益计量的转变,把期初净资产与期末净资产的差额计入收益;二是配比模式实现了转变,突破了把损益表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局限,把全部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利得与损失纳入财务报表中;三是实现了向财务有用观的转变;四是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国内研究主要侧重于(1)公允价值的定义,(2)公允价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和审计公允价值的原则和方法;(3)某些领域(如金融工具,自创商誉,企业合并,人力资本,股票期权等)中公允价值的应用问题;(4)公允价值应用的可靠性及实训研究等。
国外研究现状: 1967年12月,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发布的总括意见中要求企业对应付债务使用现值进行摊销,这是美国现有会计文稿中对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最早记录。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研究不断完善。近几年FASB于2006年9月正式发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中有超过40个会计准则要求报告主体按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该发布结束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方法散乱且缺乏一致性的局面。 2010年1月18日,IASB和FASB在伦敦举行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探讨,定义了公允价值,还有在市场低迷时的计量,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进一步缩小双方的分歧。2月FASB放宽了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国际上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已由是否需要采用转向了具体如何运用方面。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文正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
主要论述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部分,公允价值应用的相关基础理论分析;第三部分,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应用情况实证统计分析,通过具体数据分析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资产、负债和净利润的影响;第四部分,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第五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的相关对策。
第六部分,结论和展望,总结全文内容。
5. 参考文献
[1]黄晓芝 .Research on Fair Valu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Pricing Efficiency of Capital Market [D].西南财经大学 2014
[2]林梦甜,林云玉,鄢然. 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应用影响及启示[J]. 中外企业家. 2011(20)
[3]蔡利华.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的应用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3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