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毕业设计内容 中药制炭后用于止血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因其功效显著,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中药制炭应用始于汉代,发展到元代形成了炭药止血理论。元代葛可久《十药神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最早提出了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血见黑则止的理论。从此以后,在血见黑则止及炭药止血的理论指导下,大凡止血药多以制炭入药。 蒲黄总黄酮各时间段模拟炒炭产物HPLC-MS/MS分析。具体研究内容: 1.对蒲黄药材进行收集购买; 2.提取蒲黄药材中总黄酮:采用热回流提取,大孔树脂柱分离纯化; 3.HPLC法测定获得的总黄酮纯度:包括方法学考察、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4.根据前期实验室筛选的模拟炒炭方法对蒲黄总黄酮进行模拟炒炭处理,得到各加热时间段样品,采用HPLC、HPLC-MS等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阐明蒲黄总黄酮模拟炒炭前后成分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不同加热时间段蒲黄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变化。 二.毕业设计意义 目前对炭药止血的研究仅涉及单味药的体内凝血实验和炒炭前后有效成分变化,缺乏按照止血药的性质分类对止血有效部位和黄酮类成分的系统研究,且现有研究缺乏黄酮类成分含量变化或结构改变与止血作用增强的相关性研究。故课题组选取蒲黄为代表性药材研究凉血止血药中黄酮类成分变化与其炒炭止血作用的相关性。 |
2. 文献综述
蒲黄及蒲黄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进展
前言
蒲黄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其性甘味平,具有止血,化疥,通林的作用,主治吐血、妞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院腹刺痛、跌打肿痛、血淋涩痛[1-3]。临床上常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还具有改善微循环、降血脂、杭动脉粥样硬化、对高脂血症所致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等多种药理活性[4]。黄酮类成分是蒲黄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之一[5],异鼠李素是构成蒲黄中黄酮苷类的主要苷元[6]。本文经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了蒲黄总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和蒲黄及蒲黄炭中黄酮类成分变化两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本课题即将开展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揭示止血药制炭的科学内涵提供参考。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案: 1.收集质量合格的蒲黄药材; 2.采用加热回流,大孔树脂吸附分离纯化的方法提取蒲黄总黄酮; 3.用HPLC测定总黄酮纯度; 4.模拟炒炭方法对蒲黄总黄酮进行模拟炒炭处理得到的样品通过HPLC、HPLC-MS/MS等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技术路线:
|
4. 工作计划
2015.1.4~2015.1.20查阅相关文献,提供理论基础. 2015.2.5~2015.4.27样品的收集; 色谱条件的确定; 方法学考察; 建立共有模式; 相似度评价. 2015.4.27~2015.6.5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 |
5. 难点与创新点
通过对黄酮类成分含量较高的凉血止血药蒲黄的研究,分别提取分离纯化其总黄酮,经模拟炒炭后,研究各炮制样品对止血凝血的影响,分析模拟炒炭前后成分变化规律,从而揭示出成分变化与止血凝血作用变化的相关性及炒炭存性,寻找出相关性成分。本课题的研究将拓宽炒炭止血机制的研究思路,为进一步研究炒炭止血增效和炒炭存性奠定研究基础,进一步推进炮制学科的现代化研究进程。 国内关于中药炭药的炮制研究有很多,但仅涉及单味药的体内凝血实验和炒炭前后有效成分变化,且炮制机理研究的阐明不尽深入。本课题对蒲黄中主要成分总黄酮进行模拟炒炭分析研究,阐明其含量变化或结构改变与止血作用增强的相关性,研究思路具有创新性。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