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201702对OVA诱发豚鼠急性支气管哮喘模型的研究开题报告

 2023-01-03 07:22:5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常伴有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恶化,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四大顽症之一。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临床用药多以西药为主,包括糖皮质激素、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茶碱类、M胆碱受体阻断药和抗白三烯药等。然而,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大力发展以及中医对哮喘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用中药防治哮喘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且临床效果显著。所以,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中药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我们开展了卵清蛋白(OVA)诱发豚鼠急性支气管哮喘模型试验的研究。

定喘颗粒作为中成药,与西药相比,肯定存在其优势以及不足。通过对OVA诱发的豚鼠支气管哮喘模型的研究,以确定定喘颗粒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力争为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毒副作用小、安全性好、疗效显著的中成药。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OVA诱喘方法研究定喘颗粒对豚鼠相关检测指标的影响,包括①引喘潜伏期;②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IL-4、IL-6、IL-10、IFN-γ、IgE、EOS水平测定;③免疫器官称重;④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初步探讨定喘颗粒对于OVA诱发的豚鼠支气管哮喘在治疗方面的可能性和有效性,也为今后更深一步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文献综述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及临床用药的研究进展

顾欣 047213240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中、西医都从其自身理论基础出发对其发病机制作出了概述,但其的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随着对其发病机制分子水平的深入研究,哮喘的临床治疗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大部分可以通过药物控制,进而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目前临床防止哮喘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茶碱类、M胆碱受体阻断药和抗白三烯药等。现就支气管哮喘发病理及临床用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案

250~350g豚鼠,雌雄各半。实验第1d,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各给药组腹腔注射10%的OVA 1ml。各给药组第8d开始给予相应药物,连续7d。第15d除正常对照组外将其余各组豚鼠于末次给药60min后置于密闭的玻璃雾化罩内以1%的OVA雾化诱喘100s,将激发时行为学评分达到评分标准(见下)3分及以上者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DC组和阳性药(地塞米松、中成药)组。记录豚鼠出现节律性收腹样喘促的时间为引喘潜伏期。如超过6min,仍不出现上述表现者,其潜伏期以360s计算。同时观察受试豚鼠行为学体征,按以下标准进行评分:颤动或点头为1分,咳嗽或呼吸加深为2分,节律性收腹样喘促为3分,跌倒为6分,以出现的最严重行为学体征记分。

4. 工作计划

第一阶段:文献综述,思路形成,实验方案制定;

第二阶段:初步试验,预试结果的分析;

第三阶段:进行正式的实验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难点与创新点

(1)从中成药方面寻找防治包括支气管哮喘在内等多种疾病的特效药已成为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对诱发支气管哮喘豚鼠的指标检测已成为中成药定喘颗粒能否应用到临床的重要依据。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本项目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力图从血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IL-4、IL-6、IL-10、IFN-γ、IgE、EOS水平的测定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面对定喘颗粒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进行具体阐述;

(2)目前关于中成药对支气管哮喘作用的文献报道较少,相关作用机制研究也不十分明确,因此,通过对OVA诱发的豚鼠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能够探究中成药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对今后研发中成药奠定实验基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