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甲素配伍三七总皂苷、梓醇减轻肝毒性的机制研究开题报告

 2023-01-02 03:29:5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雷公藤甲素肝毒性效应与配伍减毒机制研究1.1雷公藤甲素肝毒性效应分析:1.1.1采用动物模型,分析不同剂量下雷公藤甲素引起的肝功能(ALT、AST)水平变化;1.1.2采用细胞模型,分析不同剂量下雷公藤甲素诱导的细胞活性变化。

1.2复方组分配伍后雷公藤甲素毒性效应的变化: 1.2.1采用动物模型,分析不同剂量的雷公藤甲素与三七总皂苷、与梓醇、与三七总皂苷及梓醇配伍后引起的肝功能水平(ALT、AST)的变化;1.2.2采用细胞模型,分析不同剂量的雷公藤甲素与三七总皂苷、与梓醇、与三七总皂苷及梓醇配伍后诱导的细胞活性变化。

2.雷公藤甲素诱导的代谢酶、核受体及复方组分配伍后对其的影响2.1雷公藤甲素对代谢酶、核受体的影响2.1.1采用动物模型,分析雷公藤甲素引起毒性效应前后相关核受体(PXR,AhR)的转录与表达的改变;2.1.2采用细胞模型,分析雷公藤甲素引起毒性效应前后相关代谢酶(CYP1A1、CYP1A2、CYP3A4)转录与表达的改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文献综述

雷公藤复方配伍减毒作用的研究进展孙 羽 灵摘 要:雷公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可以用来治风湿、解毒、杀虫等。

但其对机体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都有比较严重的毒性,尤其以肝毒性最为严重且常见。

雷公藤甲素是提取于雷公藤的一种主要活性成分,也具有很强的肝毒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分体内和体外测雷公藤甲素的肝毒性。

体内用病理组织染色,和肝功能(ALT,AST)。

体外用MTT法和肝功能(ALT AST).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工作计划

2022年1月2022年2月:检索文献,准备开题;2022年2月2022年3月: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甲素诱导的细胞活力的变化,并测出其IC50值;2022年3月2022年4月:分析复方组分配伍对于雷公藤甲素诱导的肝毒性的防治效应;2022年4月2022年5月:进一步对三七总皂苷、梓醇减轻肝毒性的具体机制进行研究,并且研究其所调控的相关代谢酶、核受体的表达;2022年5月2022年6月:整理数据,撰写论文。

5. 难点与创新点

1、选题新颖性:众所周知,雷公藤甲素可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但因其毒性大又有很多限制;复方配伍也是中医药临床应用中用来降低有毒药物毒性的有效条件之一。

但其具体机制人未曾明确,留待后人探索,所以本论文选题方向具有新颖性;2、 关注社会现实,目光敏锐:当今世界,人们逐渐把目光从西药转向中药,从化学世界转向自然。

但因为中药成分众多,机制复杂,临床尚有许多不明确要素,而对其发展有局限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