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光动力学治疗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使组织吸收的光敏剂受到激发,与周围环境中的氧分子发生能量传递,使其转化为单线态氧或者活性氧簇,使肿瘤细胞受损乃至死亡的过程。
稀土离子掺杂上转换材料可以吸收近红外光并发射出紫外和可见光,具备最大的激发光组织穿透深度,同时也避免了对生物体组织的损伤;生物相容性好,对生物体产生的毒副作用小;还能避免生物体自发荧光的干扰,大大提高检测和成像灵敏度。
这克服了传统的光动力学治疗技术不能充分穿透组织的不足和限制,提高了光动力学治疗的治疗效果,拓宽了其临床应用范围。
2. 文献综述
稀土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发光性质及其在生物检测与肿瘤治疗中应用2015级药学本科张蓓摘要:稀土上转换纳米颗粒(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 是一类特殊的发光材料,通过吸收两个或以上的低能量光子转化为一个高能量光子,从而可将近红外光转换为可见光。
由于上转换的发光机制,其具有优良的光学稳定性、降低自发背景荧光干扰、无光漂白性、毒性低、具有较高的组织穿透能力,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广泛。
本文针对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在生物检测与肿瘤治疗等领域的应用进行概述,并分析了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在上述应用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1.UCNPs@EggPC的制备:溶剂蒸发法将UCNPs、卵磷脂、胆固醇,溶于四氢呋喃溶液中,迅速加入水中后经旋转蒸发除去四氢呋喃。
残余悬浮液超声分散后离心,水洗得到颗粒。
2. UCNPs@EggPC-( Ru(bpy)3(PF6)2 )的制备溶于DMF的钌复合物与UCNPs@EggPC混合在水中,反应后离心,用DMF、水洗得到UCNPs@EggPC-(Ru(bpy)3(PF6)2),计算负载效率(包封率)并进行稳定性测定。
4. 工作计划
目前正在准备上转换纳米颗粒的脂质包裹实验。
5. 难点与创新点
1.采用NaYF4:Yb, Tm上转换纳米材料,以及钌复合物作为光敏剂,通过近红外光激发的方式,增加组织穿透能力,并减少生物毒性,降低生物自身荧光干扰,从而应用于光动力学治疗。
2.采用脂质体包裹纳米颗粒的方式,增加颗粒的水溶性,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免疫惰性,使光敏剂在脂质层上稳定结合,从而生成足够的单线态氧。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