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主要内容:1.将蟾酥中的乙酸乙酯部位制备成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包封率、载药量、粒径为指标,用单因素法考察药物载体、辅料(大豆磷脂、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处方量对于指标的影响。
2.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用Design Expert8.0设计响应面模型并拟合方程来优化各因素的处方量。
3.在确定了处方以及处方量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工艺考察,考察超声次数、超声功率以及固化时间对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影响。
2. 文献综述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进展摘要:固体脂质纳米粒是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型给药系统,具有物理稳定性高、良好的靶向性、提高生物利用度等特点。
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结构、特点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展望。
关键词:固体脂质纳米粒;特点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licles,SLN)是意大利科学家Gasco和德国科学家Muller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的一种新型纳米粒给药系统[1-2],是以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高熔点的固体脂质为载体材料,将药物吸附或包裹于脂质中制成的纳米载药系统。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案:1. 将蟾酥中的乙酸乙酯部位用乳化超声法制成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包封率、载药量、粒径为指标,用单因素法考察药物载体、辅料(大豆磷脂、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处方量对于指标的影响。
2. 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用Design Expert8.0设计响应面模型并拟合方程来优化各因素的处方量,并进行验证性实验。
3. 在优化的基础上再进行工艺考察,考察超声次数、超声功率以及固化时间对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影响。
4. 工作计划
1. 1月2日-1月24日将蟾酥中的脂溶性成分用乳化超声法制成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包封率、载药量、粒径为指标,用单因素考察法考察药物载体、辅料(大豆磷脂、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处方量。
(已完成)2. 1月25日-3月6日在单因素考察法的基础上,用Design Expert设计响应面模型来优化处方量,并进行重复性实验。
(已完成)3. 3月7日-3月31日在优化的基础上再进行工艺考察,考察超声次数、超声功率以及固化时间对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影响。
5. 难点与创新点
1.蟾酥具有强心、麻醉止痛、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但是蟾酥是一味有毒的中药,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
蟾酥作为单味中药大多通过注射给药,这种给药方式对于人体来说不安全,因此将蟾酥中的乙酸乙酯部位制成口服方便的固体脂质纳米粒,以期可以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以及用最安全有效的方式最大的发挥药物作用的目的。
2.用Design Expert来设计响应面模型来优化处方量,这是一个实验条件寻优的方法,通过对过程的回归拟合和响应曲面、等高线的绘制,可方便的求出相应于各因素水平的响应值。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