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推进与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长期以来中国的外语教学比较重视语言的内部结构(如语音,词法及句法)的学习,而忽略了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交流下所需的其它的语言要素,致使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欠缺。在真实的语境下,学生的“中介语语用能力”显得更为重要。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英语的学习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在此情况下,语用习得能力开始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以前的语际语用学在描述语用现象和特征及探讨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关系的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对语用能力自身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存在欠缺。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而语用能力又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用能力应该在教学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何采取有效方法去提高外语习得者的语际语语用能力,以及如何把语际语语用能力培养融入到中国英语教学的实践中去是当前中国英语教学和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语际语用学的相关理论。首先从理论知识、知识处理和内容三个层面对语际语用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探讨。之后,根据语际语用能力的构成要素并参照以前的研究者的研究工具与方法,以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中国大学生目前的语际语用能力。基于本次调查的结果,本文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际语语用能力的教学方法,提供针对大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为英语教师的英语教学提供教学模式的借鉴,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的能力。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收集资料,研究前人总结的影响语用习得的因素。
2、横向研究法:以假设为出发点,事先进行预示。通过收集相当数量的学习者的语际语用的输入与输出来了解和分析同一时期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且对了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对言语行为实施策略的运用进行研究,来探讨合适的英语教学方案。
4. 参考文献
[1] BS HartfordKamp;Bardovi-Harlig. Experimental and observational data In the study ofinter-language
pragmatics[J].Human Welfare Studies.2009,(12):87-98.
[2] Ibrahem BaniAbdo1amp;Gerald-Mark Breen. Teaching EFL to Jordanian Students: New Strategiesfor
5. 工作计划
(1)2022.10.18-2022.01.24
确定论文选题,与指导教师见面,查阅参考文献。
(2)2022.01.25-2022.02.05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英汉谚语的不对等现象及其翻译策略开题报告
- 从翻译历史观看葛浩文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英译开题报告
- 目的论视角下的美国大片片名翻译开题报告
- 近十年国内政治翻译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开题报告
-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美妆品牌名称零翻译分析开题报告
- 论林纾小说翻译中的豪杰译现象——以《黑奴吁天录》及《巴黎茶花女遗事》为例开题报告
- 建筑工程英语学习策略初探Learning Strategies for Building Engineering English开题报告
- 《加勒比海盗》:场景构建出的不完美Scene Construction of Imperfection: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开题报告
- 宗教感觉的开花结果:艾略特信仰改变前后 Flowering of Religious Sense: Before and After T.S. Eliot’s Conversion开题报告
- 浅谈中美贸易战中各自英文用语的不同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