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银行存贷比分析开题报告

 2023-02-23 02: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存在外部政策约束条件,存贷比指标监管即为其中之一。20世纪90年代,我国面临着经济过热及商业银行风险过高等严峻问题,存贷比指标因易获取且便于监管的特性,被央行纳为商业银行监管指标,此举有效地抑制了流动性风险。

75%的存贷比指标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控制银行信贷投放,二是管理银行流动性。2003年银监会成立,在银监会主导下,存贷比成为一项主要的流动性监管指标。2009年,银监会将存贷比指标明确为流动性监测管理的工具。

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稳步推进,在银行竞争不断加剧的局面下,相比国有大行,中小银行更应该将流动性风险管理放在首位。然而,存贷比监管指标对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对此,新的流动性管理办法删除了实施已有20年之久的75%存贷比监管指标,并在流动性风险监测章节中规定,银监会应当持续监测商业银行存贷比的变动情况,当商业银行出现存贷比指标波动较大等情况时,应当及时了解原因并分析其反映出的商业银行风险变化,必要时进行风险提示或要求商业银行采取相关措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南京银行,具体探讨存贷比政策取消前,存贷比指标与银行盈利能力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探究存贷比取消后,对商业银行、居民的影响,银行将考核哪些流动性监管指标,并且提出符合上市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的盈利能力提升对策建议,尤其是对于针对疫情中和后疫情时代,提出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防控建议。研究结论可以为上市城市商业银行提高其盈利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存贷比政策监管取消前的早期文献,学者近乎一致地认为商业银行存贷比与其盈利能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1-3]。窦郁宏[1]从存贷比监管75%上限的角度,检验了存贷比与银行盈利能力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二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进一步指出设置存贷比上限,不利于银行盈利能力的改善。Marcucci J等[4]收集了银行信息并用回归模型研究了银行资本的顺周期效应和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关系。可以看出,在实施存贷比政策监管的环境下,即存贷比低于 75% 的红线时,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比正向影响其盈利能力。

此外,现有文献主要从两个方面探究了我国存贷比硬性监管的局限性。一方面,从货币政策实施方面来看,存贷比上限会削弱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对政策利率向存款利率传导的效果带来多重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从对商业银行自身影响来看,翟光宇[5]认为当商业银行存贷比逼近 75% 限制时,可能会迫使其逃避管制,粉饰存贷比,从而导致恶性竞争等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后果。同时,吴晓灵[6]指出存贷比指标的设置会加剧银行经营同质化倾向,增加了流动性风险隐患,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综上,设置存贷比上限对宏观经济调控与商业银行发展均不具可持续性,存贷比监管不但约束了货币政策的实施、不利于宏观调控,而且也扭曲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1.2022年11月底前——完成选题工作;2.2022年12月底前——完成开题工作和论文培育立项工作;

3.2022年1月底前——在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修改并完善开题报告;4.2022年3月底前——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的研究与撰写,完成初稿和选题复查和中期检查工作;5.2022年5月底前——完成论文修改、重复率检查、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

6.2022年6月底前——完成答辩环节工作,成绩发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窦郁宏.当前银行业经营形势分析与展望[J]. 新金融,2010( 8) : 34 - 39.

[2]郭琪,彭江波.“以存定贷”与中小企业信贷约束———山东省例证[J]. 金融研究,2012( 12) : 165 - 177.

[3]王均坦,耿欣,彭江波.市场风险约束下城市商业银行最优规模研究[J].金融研究,2013( 12) : 30 - 4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