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选题理由: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环节。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第一大国,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部分制造业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制造业配套能力强大。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主要来源于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快速增长。
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是深化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凸显。我国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生产经营效率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产品质量问题堪忧,助推了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1.了解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通过我国制造业行业的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明确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和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对于准确把握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的和意义极为重要。2.把握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现实意义。通过搜索十九大以来我国关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政策,明晰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调整升级的现实方法和途径。
3.基于集聚效应相关理论和区域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涵衔接起来。通过已有研究提炼归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产生的经济学效应,总结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渠道和传导路径。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主要从产业维度的微观组织层面和空间视角的层面切入,依据不同的理论基础,构建模型来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
1.从城市微观企业切入,宣烨和余泳泽(2017)认为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对大城市国有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更明显。
2.从产业空间协同视角切入,刘奕、夏杰长和李垚(2017)通过对成本剩余和收益剩余的分析,认为社会创新体系、综合交易成本和需求规模间接作用于制造业升级,要素禀赋与政策环境对制造业升级产生正向的直接影响。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内容结构
1.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5. 参考文献
[1]高康,原毅军.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如何推动制造业升级[J].经济评论,2020,(224):20-36.
[2]韩峰,阳立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如何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一个集聚经济与熊彼特内生增长理论的综合框架[J].管理世界,2020,(2):72-95.
[3]刘奕,夏杰长,李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J].中国工业经济,2017,(7):24-4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