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森林资源一直以来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化的基础,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不仅有着经济价值,能够为人类提供多种物品,还有着生态功能价值,具有调理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污染、消除噪音等功能。在一定条件下森林资源可以实现自我更新,属于再生的自然资源,也是一种无形的环境资源和潜在的“绿色能源”。但伴随着人们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森林资源的重要性被不断忽视,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这终于促使人们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绿色发展理念,人们意识到了保护森林环境和管理好森林资源的重要性。我国作为森林资源大国,对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与监督任务巨大。森林资源价值评估工作能高效的助力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还能推进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建设。除此之外,对森林资源进行评估很重要的一个意义就是能够合理的对森林进行开发和保护,利用森林资源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更好的发挥森林资源的重要功能和价值,缓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满足人们对于绿色生态环境的追求。
选择我国森林资源价值评估研究作为毕业论文是因为我国的森林资源价值评估是一个教不完善的评估领域,它不像建筑工程、无形资产、企业价值等已经具备完善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与这些相比森林资源价值评估还是比较落后的,缺乏相关的理论依据。因此我觉得这更能锻炼查阅资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更能激发思考研究。除此之外,随着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同,森林资源价值评估会被越来越重视,更有发展空间和潜力,所以这个选题也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和社会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森林资源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定义是:“以乔木为主体的林分类型”。狭义的森林资源主要指的是树木资源,其中乔木林资源又是树木资源构成中的主体和核心部分。广义的森林资源指森林、林木、林地、森林景观资产以及森林资源相关的其他资产。按物质结构层次划分:可分为林地资源,林木资源,林区野生动物资源,林区野生植物资源,林区微生物资源和森林环境资源六类。其中林地类型分为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辅助生产林地;林木类型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疏林地、散生木、四旁树。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狭义的森林资源概念的观点已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从广义角度分析,森林资源包括直接资源与间接资源两大类,因此广义上森林资源不仅是指林地、林木等直接可以利用的资源,又包括以森林资源为基础衍生而来的生态环境、景观等间接利用资源。
在进行森林资源价值评估时,一般情况下采用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种资产评估基本方法,恰当选择其中一种或者多种方法。成本法是指首先估测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然后估测被评估资产已存在的各种贬值,并将其从重置成本中予以扣除而得到被评估资产价值;收益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市场法是指利用市场上同样或类似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经过直接或类比分析以估测资产价值。由于森林资源资产属于生物性资产,它与其他实物资产有着较大区别。如:森林资源资产属于一种可再生资产,具有周期性、地域性、季节性、生态性等显著特征。因此,在选择评估方法时,应充分考虑森林资源资产的特征和用途。在评估幼龄林、中龄林时,一般情况下采用成本法、市场法进行评估,在采用成本法估算出幼龄林、中龄林全过程所支付成本,包括外购种子、人工费、农药、合理利润等,构成重置全价,由于幼龄林、中龄林不存在所谓的实体性、功能性、经济性贬值,无需考虑其成新率。在采用市场法评估森林资源资产时,应考虑市场的活跃程度、可比森林资源资产交易数据、地域的差异性对森林资源资产交易价格的影响等因素,评估出来的结果反映林地上现有森林资源资产的现时价值。在采用收益法评估森林资源资产时,一种是评估结果只反映了林地上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不包括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价值,另一种评估结果不仅反映了林地上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还包括了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价值。
森林资源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与评估方法的确定是森林资源资产价值科学、合理评估的基础条件。森林资源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主要依据自然资源价值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系统性、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独立性、可操作性为指标选取的原则。按照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构成,价值类别、评估指标为脉络并结合具体地区的森林资源特点确定,构建地区森林资源价值的评估体系,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真实反映其森林资源价值构成形式和变动情况。森林资源的价值构成,主要依据森林资源提供的功能与服务类型具体划分为经济价值和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经济价值通过林地资源价值和林木资源价值两方面的价值类别来评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可以通过涵养水源价值、固碳释氧价值、净化大气价值、土壤保育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价值等价值类别来评估,以上两种价值都需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而选择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其中之一或多种来进行评估。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森林资源价值评估是指评估人员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分析、估算特定条件下的森林资源价值,通过分析发表专业意见,也就是说森林资源价值评估是以具备条件的部分森林资源为对象,进行价值判断。国外对森林资源价值评估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早,早在18世纪人们就开始关注森林资源,主要针对森林中直接产出的林木资源价值计量领域进行了研究。我国森林资源价值评估研究工作与自然资源价值评估工作紧密相连,在自然资源价值核算研究中,1988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进行了《自然资源核算及其纳入国名经济核算体系》项目的研究工作,这是我国首次进行自然资源核算方面的研究探索工作,对后期包括森林资源价值评估与核算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2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2018年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对自然资源开发使用进行监督,提出自然资源应有偿使用。
关于森林资源核算的基础理论,在大量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国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与总结,其中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包括联合国统计署等多个单位编写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欧洲联盟编写的《欧洲森林环境与经济核算框架》、联合国粮农组织编写的《林业环境与经济核算指南》。这些基础理论为全球展开相关的森林资源评估与核算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评估方法参考。国内2001年国家统计局在西部直辖市重庆开展对土地资源、能源矿产等资源等多项自然资源的资产评估工作。而后雷明结合SEEA1993及SNA核算体系,采用了新的资产分类方法,并对1995年分部分自然资源资产开展了实际核算。2013年曲艳梅从微观经济主体视角出发,以公允价值为主要线索对森林资源的生物多样性功能资产会计确认与计量方法进行研究。
国外随着研究的深入产生例如成本核算法、盈亏核算法等森林资源的具体评估与核算方法,其中对成熟林价值的研究理论与方法积累较多,研究内容较为深入,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出现,国外对于森林资源的环境生态价值格外关注,其中对于森林资源的价值构成问题也成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2000年周冰冰等把森林资源价值分为森林经济资产、环境资产和社会效益三部分内容,为森林资源价值构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早期我国对于森林资源价值的研究领域和方向侧重于对森林资源直接产出的林木价值的研究,随着对森林资源价值认识的提高和不断深入,研究的侧重点开始转向森林资源所具有的生态价值等多重综合价值效益方面的研究。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至2022年12月,拟订提纲。通过学校图书馆书籍、电子网络、杂志以及硕博论文收集相关资料,在学习所有与论题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总结并提炼出提纲,填写开题报告。2、2022年12月至2022年3月底,完成初稿。进一步收集相关资料,按照前期拟订出的提纲,充实论文的内容,并对其加以具体分析论证,完成论文初稿。
3、2022年4月至5月初,反复修改初稿。仔细阅读初稿,对其不足之处以及语句不通顺之处进行修改,并查阅近期文献充实论文。
4、2022年5月初至5月20日左右,文章定稿,准备答辩。
5. 参考文献
[1]李利梅,杨杰荣.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及科学合理利用探讨[J].南方农业,2019,13(09):83-84.
[2]唐海芳.浅析可持续发展下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J].南方农业,2019,13(08):70-71.
[3]尹志.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研究进展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8(16):112-113.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