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羊群行为'理论是现代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之一,是证券市场中投资者行为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许多人认为是股市波动的主要原因。客观而辩证地认识羊群行为理论,对规避个人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的投机风险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机构对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研究比较多,从个人投资者角度通过对羊群行为理论、证券市场中的个人投资者的投机心理等进行理论浅析,以达到与大家共同学习防范证券交易中投机风险的目的。关于羊群行为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投资者决策的参考内容,帮助投资者把握资本市场的变化规律,个人投资者往往是根据股票市场的羊群行为来进行买入或者卖出,每个投资者所获得的信息的程度是不同的,所以他们相信其他的投资者所获得的信息更加的充分,就会产生#8220;跟随#8221;的心理。
在资本市场存在这样一种客观现象:投资者偏好通过他人的行为推断私人信息,在他人买入时买入、在他人卖出时卖出。在经济学领域中,人们经常用#8220;羊群行为#8221;来描述这种个体的从众或者跟风现象,属于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范畴。本文主要就是研究股票市场羊群行为成因,以及由于羊群行为所带来的股票市场的价格的波动,最后该怎样抑制羊群效应。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对羊群效应的概念进行阐述,介绍了羊群效应的理论模型、检验方法。其次本文通过使用日内数据来构造一个羊群效应指标,并检验指标的有效性。之后,从不同角度着重分析我国羊群行为的成因,指出羊群行为理论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现实指导作用。
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的理论回顾,包括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其研究的基本思路。第二部分是从我国股市投资者行为模式入手根据我国股市现状通过数据以及案例分析提出存在羊群行为这一现象。第三部分简述羊群行为产生的原因,包括理性缺陷的羊群行为、基于信息的羊群行为额信息串联和基于声誉和基于报酬的羊群行为三个来源以及不同学者对羊群行为产生的影响的看法。最后一部分以此为投资者以及监管部门树立正确投资理念提出政策和建议,为投资者成为理性投资人提供参考。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羊群行为在理论上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在实证研究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根据JohnR.Graham(1998)的总结,有关羊群行为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l)信息流模型(Informational cascades),2)声誉羊群行为(putation herding),3)调查羊群行为(Investigative herding),4)实证羊群行为(empirieal herding)。
shiller(1990)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人际关系和羊群行为。他将投资者分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又将股票分为价格最近上涨和价格随机变化两种类型。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当股票的价格波动大,市场上出现大量的信息,而人们无法及时消化时,人们往往无法进行冷静和客观的思考,从而采取跟随其他人的策略,产生羊群行为。调查研究还表明,同机构投资者相比,个人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更加明显。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30日(本学期第十三周)--完成选题工作。
2、2022年1月18日(本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工作。
2、2022年4月20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5. 参考文献
[1]苏艳丽、庄新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和正反馈行为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
[2]肖竹。证券市场中的羊群行为刍议-基于行为金融学的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4-12-24
[3]饶育蕾,王盛,张轮.基于行业投资组合的投资基金羊群行为模型与实证[J].管理评论,2004(12):24-3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