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近年来我省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资金的需求总量逐年增长,需求结构也不断变化,金融资金的需求用途和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不仅如此,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的变化、农信社反复地改革体制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使得农村金融体系的资金严重供不应求,农村金融整体功能实力下降,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明显弱化。
因此,怎样才能实现农村金融和县域经济协调共同发展,重构农村的金融体系,已经是当前福建省的一个重要政策问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一、关于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研究 (一)关于我国农村金融组织机构的研究 (二)关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内涵的研究 二、关于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关于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内涵及基本情况 (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供求情况的分析 1.农户金融需求分析 2. 供求失衡的分析 三、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功能存在的问题 1.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缺失 2.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整体实力较弱 3.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机制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4.农村金融服务领域狭窄、产品单一,创新不足 (二)农村资金外流严重 (三)农业保险缺乏风险补偿机制 四、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对策 (一)完善农村金融组织功能 1.放宽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准入条件 2. 大力扶持农村金融机构,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实力 3.拓宽各金融机构的服务领域 4. 创新农村金融业务,丰富农村金融产品 5.建立健全的农村金融风险分担系统和信用担保体系 (二)建立有效可行的农村资金回流系统 (三)大力促进政府诱导型农业保险的发展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 SMITH认为农村金融既要完善其内控机制和经营管理又要金融机构明确产权关系。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分工协作,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来完善法人治理的结构,从而建立激励、约束相配套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制衡的经营机制。
TOM指出资金融通关系的总和是金融服务体系的内涵,它包含融资的主体、方式和渠道,金融机构体系以及资金价格的形成机制,还有一些相关的政策。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30日前 完成基础材料的收集整理,列好写作的提纲。
2022年1月18日前 完成开题报告,提交指导教师。
2022年4月10日前 完成论文的初稿,等待老师的指导,并作调整、修改。
5. 参考文献
[1] 叶勇.对福建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福建金融,2006(07):34-37. [2] 张江海.海西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探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3):67-69. [3] 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课题组.论农村金融服务效率--福建省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与合作的建议[J].福建金融,2010(02):09-14. [4] 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课题组.探索建立福建省农村金融合作共赢政策机制[J].福建金融,2010(01):16-18. [5] 陈捷琼、郑 鸣. 福建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构想[J].福建金融,2014(06):11-13. [6] 王涓.福建省农村金融创新的现状及其深化[J].福建金融,2011(04):33-35. [7] 邹志强.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取向及措施[J].福建金融,2007(05):32-34. [8] 林丽琴、林智能.农村地区金融便民服务的调查与思考--以福建省永春县为例[J].福建金融,2012(02):46-48. [9] 李晓健.国外农村金融体制对我国的借鉴及启示[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04):10-14. [10] 陈耀红.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沿海与企业科技,2012(04):07-09. [11] 许海英.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瓶颈制约与突破路径--基于福建莆田的实地调研.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07):19-22. [12] 张志军、王善夫.制约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发展的基本矛盾及对策建议[J].商业时代,2012(17):62-63. [13] 卢文祥.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作用机制[J].当代经济,2011(10):108-109.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