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推动机制研究——以中国移动为例开题报告

 2023-01-16 01:13:2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在逐年增加和扩大,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日渐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已经不再停留于是否应该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而是转变为怎样有效地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但是,相比较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方面还是较为落后,对于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也还停留在意识层面,不够深入。因此,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推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尽管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但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现状却不尽如人意,也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也逐渐加入到社会责任的履行队伍中,但是如何在社会责任履行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的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机制,更具有实践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和企业社会责任推动机制相关理论的梳理,研究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推动机制现状,系统阐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动因和原则。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为例,分析该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推动机制和社会责任履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如何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社会责任履行现状进行调查?

(2)怎样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国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机制的研究已进入了成熟阶段,虽然相关理论仍存在争论,但已转向企业社会责任#8220;怎么做#8221;的层面。Porter(2006)从企业战略与社会关系的视角出发,提出企业和社会必须从相互依存的角度去寻找到经营决策与社会政策的交融点。 Mattend(2008)用制度理论分析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举措。Sharp(2010)运用#8220;实践战略#8221;模型验证了管理、组织环境与战略在推进社会责任这一过程中的三角互动关系。

国内研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起步晚,本土化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较少。林晓飞(2010)为应该将管理协同理论引入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协同管理涉及到企业内外部各种要素,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通过协同管理模型使我们对企业社会责任协同管理的认识变得相对简单、易懂.同时为管理实践提供可操作性的方法论指导。周晨(2010)认为企业面临的社会责任压力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积极寻找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交汇点,设法把社会责任压力转变成发展机遇和竞争优势。于力新(2012)认为博弈论是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实现过程的有力工具,深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分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原因、对象能够帮助企业解决日益严重的内部矛盾以及与社会间的矛盾;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实现过程能够提高企业解决社会责任问题的效率。眭文娟,谭劲松,张慧玉(2012)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在本质上作为企业的一种战略决策,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并与之协同演进。由此首次将战略管理中的协同演进观引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谢亚萍(2012)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效应的发生沿袭着由外而内的路径,达到影响企业价值的经济后果,促使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张金金(2012)认为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路径选择,必须在内、外两种力量与机制的互动中,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内、外部机制的有机统一,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有效途径。张坤(2013)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贯穿于企业运营活动的整个过程,驱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因素包括企业自身和企业外部两大因素,不能仅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寄托于现有的制度架构,而应当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孙娜(2014)认为只有在政府和社会监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条件下,才能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保护等总体效益的最大化。因为它能够调动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对林晓飞理论的进一步补充。禹红霞(2014)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推进离不开财力、人力、机制等各种基础保障。企业应从经费保障、专业化人才力资源保障、部门协作机制保障、领导支持保障几个方面做好各项基础保障,为推进社会责任实践做好坚强后盾。肖红军,郑若娟(2014)认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在社会责任推进主体、社会责任制度建设、社会责任组织管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和社会责任评价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在诸多方面仍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和改进。周鲜成,贺彩虹(2014)认为可持续供应链企业应该构建可持续供应链治理机制、政府监管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三维于一体的协同推进机制。桑文林(2014)认为通过有效管理能满足国企对综合价值最大化的追求,推介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TRM),促进先进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标准、模式的#8220;中国化、国企化#8221;,使国企社会责任实践更具全面性、共益性、理论可塑性和国际适应性,通过国企的实践带动和经验提炼带动本土企业社会责任的全面践行,塑造中国企业的强大责任竞争力。杨雯(2015)认为各地政府必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釆取措施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弓导企业履行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1日-2022年11月23日,确定选题并提交。

2022年12月1日-2022年12月31日,阅读资料,写出论文开题报告。

2022年1月19日-2022年 1月31日,阅读大量资料,并写出论文大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林晓飞.企业社会责任协同管理模型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0(6).

[2]周晨.中国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竞争优势战略属性研究-来自沪深两市731 家上市公司经验证据[J].华东经济管理,2010(4).

[3]于力新.基于社会契约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3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