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游记》孙悟空形象的转变历程开题报告

 2022-12-08 02:11:0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分析:《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结合相关民间传说以及话本所创作出来的神魔小说,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所以相关的从各方面,各角度去对其进行研究、解读的文学作品包括影视作品已经不计其数。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相关的研究不断繁荣与复兴,达到了新的高度,所取得的学术成果也是相当丰硕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孙悟空形象多层面更深入的分析,寻求创新点。

目的及意义:孙悟空虽然是小说中的虚拟人物,但其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纵观孙悟空的人生历程,历经磨难,起起伏伏,最终修成正果,他人物形象的转变历程也是作为一条暗线贯穿了全书。同时他的许多行为都带着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备着深刻的人生启示,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借鉴。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研究以明代小说《西游记》中主人公孙悟空的人物形象的转变历程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从孙悟空的本质形象说起,把其人生历程分割为美猴王,齐天大圣,斗战胜佛这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孙悟空就有着不同的人物性格,从先前的率性自然到反抗叛逆再到最终的归顺与同化,可见其人物形象变化之大。本文就旨在从其前后形象的差异性的角度入手,找出每个阶段其人物性格发生转变的因素,深入探索孙悟空的内心世界,从而来达到分析其成长和转变历程的目的,对孙悟空的人生历程进行一个完整并且细致的解读。

预期目标:通过细致的解读,能够加深大家对孙悟空这一形象的理解,并去思考去借鉴,进而弘扬我们自身的优秀的民族文化特色。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方法:个体分析,对比分析,内容分析,形式分析

步骤:第一步,确定选题;

第二步,仔细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并整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陈文新、阎东平.佛门俗影:《西游记》与民俗文化[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3][德] 尼采.悲剧的诞生[M].李长俊,译.湖南:长沙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①2022年11月至2022年1月,教师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②2022年2月,教师完成并下达任务书。 ③2022年2月至3月,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④2022年3月至4月,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初稿。 ⑤2022年4月至5月15日,指导学生完成论文二稿。 ⑥2022年5月底,指导学生完成定稿,学生打印论文稿并上交。 ⑦2022年6月初,教师评阅论文,指导学生准备答辩。 ⑧2022年6月,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完成相关表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