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开题报告

 2023-01-14 04:49:1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在不断开放的企业逐渐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国有股权过大、机制不灵活、与现代企业制度目标要求不相协调、投入产出 效率低下、管市场环境体制和政府仍然作为国有企业实际控制人的背景下,国有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有待提升等,引起广泛的讨论。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国企改革是重中之重,全面推进混合所有制发展,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2016年两会中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落实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从央企开始试点,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促进全面发展。

意义: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改善国有企业经营低效和社会资源利用不公的重要形式,也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着力点。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多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在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经济条件下,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已经成为主要的发展模式。

价值: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改善国有企业经营低效和社会资源利用不公的重要形式,也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着力点。所以我选择这个题目意在通过自己浅显的理解,能比较清楚地阐明混合所有制改革历程及其优势,这个过程也提高了我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一、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历程及现状问题进行探讨

二、分析混合所有制以来国企效率的改善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性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混合所有制的经济形式出现较早,虽然早期只是服务于私有制经济,但是随着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实体的兴起,在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混合所有制已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相关研究也较为成熟全面。Jensen 和Meckling(1992)认为,代理成本对企业所有权结构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建立和完善代理人激励约束机制可以减少代理成本;Scharfstein(1990)认为,国有民营制度是美国国有资本管理的特色,除了基础设施和高科技部门外,其他领域大都由民营经济管理;Shleifer(1998)认为,政治控制经济生活是许多政府失败的重要原因,并提出打击腐败、国企私有化和效仿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论证了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必要性;Vishny(1997)认为,政府调控会影响企业经营绩效,而产权多元化会带来效率提高,需要建立基于混合所有制的高效公司治理系统;Megginson(2001)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国企部分或全部私有化后,其获利能力和经营绩效会有很大程度地提高;Gomes Novaes(2005)指出,股东之间的制衡将减少委托-代理问题所致的道德风险,并证明了企业最优股权结构的存 在;Hisham 和Jefri(2014)运用案例研究法研究亚 洲新兴市场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模式认为,在国家控股的股权结构下,董事会成员由政府选择和任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内相关研究逐渐兴起。混合所有制作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较之以往也被予了新的内涵。尤利平(2014)认为,在混合所有制下,国有企业将通过产权多元化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吸纳各类经济体,从根本上改善国有企业管理体系;平新乔(2015)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是产权改革、股权变动与治理结构的完善,更要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主体,改变定价过程与定价行为;孙宗伟(2014)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 济是为了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其前提条件是国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即国企必须锐意进取防止在改革浪潮中被吞并;童有好(2014)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不仅要有资本的融合,还要体现文化的融合和创新,必须制定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企业文化;秦斗豆(2014)强调,在操作层面必须解决好如何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并保护股东权益,如何选择投资者并调动其入股的积极性等问题。股权改革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研究显示,国有股权与企业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刘小玄 (2000)以1995年全国工业普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生产函数模型测定企业所有制结构对效率的影响得出,企业效率在私营个体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和集体企业、国有企业中依次递减;徐二明和张晗(2011)通过中国541 家上市公司数据证明,国有股对企业创新战略选择的影响更多的是制度合法性的影响,而非效率影响,提出应减少上市公司中的国有股比例,增加机构投资者。一些学者则认为,国有股权与上市公司效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不能简单判断国有股权的功能。田利辉(2005)的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中,国家持股规模和公司绩效之间呈现左高右低的非对称#8220;U 型#8221;关系,国家持股对企业绩效具有两面性影响; 彭熠和邵桂荣(2009)以中国农业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同样支持了此观点。在如何优化股权结构、实现股权多元化层面,王丽丽等(2004)研究发现,产权主体的多样性可以提高公司的价值,且当产权主体类别越多时,国有股的价值效应越明显;王新霞等(2011)实证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变迁的影响认为,应在保持一定股权集中度的同时,形成几个相对控股股东并存的有效制衡结构;蒋建湘(2012)也认为,相对控股是较好的选择模式,要探索相应的制度设计,尤其是发挥法律的重要性。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引言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尤利平. 混合所有制经济下的国有企业竞争力发展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 2014(4):53-57.

[2]孙宗伟.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国企改革不断深化[J]. 经济研究参考, 2014(37):80-83.

[3]秦斗豆.混合所有制是提高企业治理绩效的有效途径[J].201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