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使人类倍感世界的荒谬、理性和无奈,而日本军国主义对日本国民实施的正是一种类似“集体昏睡”的精神催眠,使日本陷入战争的迷狂从而成为亚洲的战争罪魁。《海边的卡夫卡》中荒诞离奇的“集体昏睡”正是二战日本命运的写照。 《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树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内容讲述的是主人公卡夫卡的成长史。通过讲述一个15岁少年的流浪故事,将未定型的灵魂如何追求自由成长的历程记录下来。小说分为49章,奇数章用写实的手法讲述卡夫卡的故事,偶数章则用魔幻手法展现中田的奇遇。其主题思想即透过人的精神成长让灵魂与尊严自由浮现。研究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有助于理解人性、价值观、思想观念等,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结合,揭示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人的无奈与空虚。 |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村上春树,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众所周知,村上春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个人主义者,这点在其作品中表现的非常明显。对于《海边的卡夫卡》,已经有很多的研究者做过相关的研究,它表现的是东方人的命运观,是对传统观念的颠覆,是现代人的叛逆与顺应命运并存的意识,暗示着现代人自主选择盲目的现实。 之所以村上春树写少年,是因为少年还是“可变”的存在,他们的灵魂仍处于绵软状态而未固定于一个方向,他们身上类似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那样的因素尚未牢固确立。然而他们的身体正以迅猛的速度趋向成熟,他们的精神在无边的荒野中摸索自由、困惑和犹豫。主人公田村卡夫卡不是随处可见的普通的十五岁少年,他幼年时被母亲抛弃,又被父亲诅咒,他决心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他沉浸在深深的孤独中,默默锻炼身体,辍学离家,一个人奔赴陌生的地方。无论在日本也好,在中国也好都很难说是平均线上的十五岁少年形象。 本课题将从《海边的卡夫卡》中的人物形象入手,对卡夫卡、中田、星野等主要人物进行分析,更深刻地了解其性格形成的根源和揭示的社会意义,揭示社会环境的变化,如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下的孤独感和思想上的空虚与无奈,还揭示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东西方文化冲突下男性地位的动摇,以及男性精神危机和对男性责任感的呼吁。
|
|
|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文将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并加上描述性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 研究步骤: 1-8周:清楚把握文章主题,明确需要论证的内容并对参考文献进行分析,收集有用材料,完成开题报告;
9周:拟写文章大纲,对论文的结构大体上有个把握并开始着手于写文章; 9-11周:围绕主题,引出《海边的卡夫卡》中的人物形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这一现象,找出背景原因以及通过个案分析法对这一现象进行具体描述;
12-15周:对文中不足的地方加以修改,完成论文。 |
4. 参考文献
1)村上春樹.『海辺のカフカ』[M].東京:新潮社.2002.
2)小森陽一.『村上春樹論——「海辺のカフカ」を精読する』[M].東京:平凡社新書.2006.
3)武岳.村上春树の文学迷宫[M].東京:日本洋泉社.2013.
5. 工作计划
1 | 第八学期 1- 8周: |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交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
2 | 9-13周: | 在教师指导之下撰写论文 [10周:交一稿; 13周:交二稿]。 |
3 | 14-16周: | 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 |
4 | 16周或17周: | 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